很多小伙伴由于初次写论文,一不小心就踏进了摘要写作的误区,导致后期需要多次修改,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,今天,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:摘要写作的五大误区吧!
01 摘要太过简单或过于冗长
摘要是对整篇论文的提炼与总结,摘要的长度要根据论文的类型与要求来确定,不要太过简单也不要过于冗长。如果太过简单,可能会导致关键信息缺乏,过于冗长则会使读者丧失阅读的兴趣,所以,写摘要时注意控制字数,只包含论文的核心内容即可,将无关紧要的细节与重复的信息删去。一般而言,本科毕业生的摘要字数控制在200-300字以内即可。
02 摘要缺少结构
摘要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撰写,一般来说,需要将论文的研究背景、 研究目的、研究方法、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五要素简明扼要地加以概述,同时要注意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,最好使用过渡词连接,使得摘要层次清晰,语言流畅。
03 摘要中研究背景出现问题
摘要中明确要求阐明研究背景,方便下文突出本次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,但有些小伙伴要么完全不写背景,直接介绍研究的工作与内容,使得读者无法理解本次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;要么就是研究背景过于冗长,导致摘要字数直线上升,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研究背景的介绍不完全,导致信息缺失,使得阅读起来有些困难。
04 摘要没有突出创新点
创新点是论文的一大亮点,它体现了论文的研究价值与独特之处,这是吸引读者的关键。因此,摘要应点明创新点,并使用数据与证据进行佐证。创新点最好能与背景、方法、内容、结果和结论相呼应,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。
05 摘要语言表达不当
摘要的语言应当简洁、客观、专业,理性,避免使用主观评价、过度谦虚、夸张以及抒情的语言进行表述:
- 论文需要客观、公正的反映问题,主观评价的个人色彩浓重,会有失偏颇;
- 谦虚固然是好的,但是过度谦虚会给人一种缺乏自信的感觉;
- 表述过于夸张,特别是“国内首创”、“填补了空白”等词汇,不仅有自吹自擂之嫌,还会让人感觉学术不严谨;
- 论文不是散文,不能使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描写,否则无法体现论文的严谨与学术性。
以上就是摘要写作的五大常见误区,知己知彼,才能百战不殆,希望各位小伙伴论文写作顺利!